菁英銷售
用Metrics打造B2B銷售護城河| 范大菁英銷售100講 第21講
《 永遠不打價格戰|從價格輸贏到價值護城河》
(作者:范永銀)
選擇正確戰場|勇者無懼,但只打該打的仗
職場上最危險的陷阱,不是輸給對手,而是輸在錯的戰場。
范大MEMO
請別把「打敗競爭對手」當成目標,
那只會陷入無止盡的價格戰。
當大家開始比功能、比價格、比售後……
就算最後你贏,也是小贏;輸,也是小輸。
價格戰沒有真正的贏家,因為彼此都耗在殺價。
TAKEAWAY_真正的菁英銷售,把戰場從「價格」轉向「價值」。
范大經驗談|手機工廠 Metrics 7 億 vs 2,000 萬
S – 情境
那是一間年產量 1 億支 iPhone 的代工廠。
有一次,客戶提出隔年再多生產 2,000 萬支的要求。
但是工廠產能已滿,500 台機台全速運轉,每台平均產能 20 萬支。
若要增加 2,000 萬支,理論上必須再買 100 台德國機器。
一台至少新台幣 700 萬,總投資支出超過 7 億!
副總和廠長愁眉不展地對我說:
「范總,7 億多,董事會很難拍板,萬一產能追不上,這張訂單恐怕要掉。」
T – 任務
注意|我的挑戰不是「拚價格」,而是幫客戶找到一條更聰明更好的投資路。
A – 行動
Step 1 提出新思路
我說:「副總,目前你們使用我們 Siemens 的 CAM 軟體,若升級版本,機台效率能提升 5%~10%。」
副總皺眉:「軟體能解決產能?不可能吧?」
我笑著回:「軟體升級不會比買機台更冒險,何不先試試?反正跟看房子一樣, 看又不用錢!」
副總看著我說:「好,你如果能做出來,我就多跟你買 50 套軟體。」
Step 2 啟動實測
我安排德國顧問與工程師到鄭州,在產線上直接開實作工作坊,一週時間陪著工廠工程師操作、優化、調整流程。
Step 3 見證成果
一週後,機台效率真的提升 10%。
廠長盯著螢幕上的數據,愣了幾秒後驚呼:
「真的多了一千萬支產能啊!」
R – 結果
原本要符合產能,工廠必須買 100 台,現在只需不到 50 台。
數量砍半,直接省下 3.5 億。
而我的專案金額僅台幣 2,000 萬,卻幫客戶創造了 17 倍 Metrics!
客戶副總拍拍我的肩膀說:
「范總,謝謝你!以後有缺單再來找我。」
頂尖銷售之道|從價格戰到價值戰
頂尖銷售三步驟:
教育客戶 →「對,這才是我要的!」
影響標準 → 把 Metrics 寫進決策標準
占領護城河 → 當 Metrics 成為標準,你就贏得長期優勢
范大心法
沒有 Metrics,你只能殺價格;
沒有價值,你只能犧牲利潤;
沒有決策影響力,你只能被動應戰;
沒有智力資本,你只能永遠陪跑。
有 Metrics,你就能定價;
有價值,你就能放大利潤;
有影響力,你就能主導遊戲;
有智力資本,你就能打造護城河。
Takeaway|范大的話
價格,是輸贏;
價值,是生死。
沒有 Metrics,只能陪跑;
算清 Metrics,客戶就追著你跑。
#Metrics有17倍客戶不會跟你殺價會沒事找你來做專案
#AI時代職場三力 #判斷力 #頂尖銷售賣價值
#DecisionCriteria #Metrics案例 #STAR架構
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