菁英銷售
如何讓大客戶一定買單| 范大菁英銷售100講 第22講
《 與客戶的心戰|顧問式銷售與智力資本》
(作者:范永銀)
范大經驗談|什麼是真正的智力資本?
很多銷售常常抱怨:「我沒有資源。」
但事實上,最大的資源,就是你和周遭夥伴的智力資本。
7 月底及8月時,憲哥(謝文憲)、吳家德和我,一起在天下文化舉辦北中南三場的極限銷售演講:
- 憲哥有超過 25 年2B+2C的銷售經驗
- 家德老師也有超過 25 年2C的銷售經驗
- 范大有 25 年外商2B的銷售經驗
我們三個人站在一起,等於在講台上實際展現 75 年的銷售智力資本.
這不是任何一本教科書能提供的,而是我們貨真價實、踩坑打仗的商戰體驗。
范大MEMO|
參數科技當年要進軍汽車業,手上卻只有電子業案例。
他們沒有硬拚,而是請來 Toyota 退休高管、通用汽車20年資歷主管,把這些人納入公司的顧問團隊,立刻讓提案的公信力level up。
智力資本不是口號,而是最實際的護城河。
當你能善用智力資本,你就不只是供應商,而是客戶的長期夥伴。
范大心法|顧問式銷售的經典定義
在這一講,我們開始陸續整合前幾講的觀念。
之前提過,傳統推銷式銷售,談的永遠是「產品、價格、成本」,最後只能打價格戰。
顧問式銷售(Consultative Selling)則完全不同:
- 它的核心是「銷售價值,而不是產品」。
- 它依靠的是,銷售者提供的 智力資本(Intellectual Capital)。
物質資本 vs. 智力資本
- 沒有智力資本:提案只是商品的堆疊,沒有差異。
- 有了智力資本:提案才能品牌化,成為獨特解決方案。
在相同產品條件下:
- 一個有智力資本的銷售設計的方案,能讓客戶投資 1 美元 → 回報大於 2.5 美元;
- 另一個無智力資本銷售設計的方案,同樣讓客戶投資 1 美元 → 回報也只有 1 美元。
范大MEMO|
差別在:誰能把智力資本加進銷售。
顧問式銷售的三個選擇
- 你想讓客戶比較什麼?
傳統:比規格、比價格。
顧問式:比業務成果、比 ROI。 - 你想給出什麼定價?
傳統:對產品定價。
顧問式:對投資定價,連結價格和回報。 - 你想讓誰做決定?
傳統:採購,關注成本。
顧問式:業務負責人,關注利潤。
顧問式銷售的三種轉變
- 將價格轉變成投資 → 從「成本」變「收益」。
- 將產品轉化為貨幣價值 → 從「功能」變「財務成果」。
- 將一次銷售轉為持續組合 → 從「單筆交易」變「長期合作」。
#頂尖銷售之道_為智力資本增值
定價的三種模式
當客戶已經感受到「價值」,下一步就是:你要怎麼定價?
- 產品功能定價
• 客戶會拿你和競爭對手比,採購一定會殺到見骨。
• 因應策略:從「產品功能」轉換為「解決方案」。
范大MEMO|單一產品容易比價,但整合方案就能把決策複雜化,對手不容易插足。 - 效益量測(Metrics)定價
• 養成習慣:每個案子一開始就專注 ROI。
• 用四個 How 問自己:How much、How soon、How sure、How easy。
范大MEMO|當 ROI 算清楚,價格自然能往上走。 - 智力資本定價(最高境界)
• 最大籌碼:顧問、專家、產業 know-how 。
• 讓客戶覺得:買的不是產品,而是「降低風險」「保證成功」的能力。
三個智力資本經典案例
【案例一】HP 半導體及 DRAM 顧問團隊的智力資本
S – 情境
HP 在台灣推廣 MES(製造執行系統)時,正好遇到半導體擴廠潮,DRAM 與晶圓廠大量投資新產線。
市場上雖然也有其他競爭者(如本土系統商,或 IBM 也推出類似產品),但在產業 Know-how 與落地經驗上,都遠不如 HP。
T – 任務
我們必須向客戶證明:選擇 HP,不只是買一套系統,而是買到 顧問的智力資本,能保證專案落地、風險最低。
A – 行動
HP 特別培養了一批顧問,這些人有三重實力:
- 產業經驗:多數顧問本來就來自半導體製造業,懂 Fab、懂製程。
- 系統經驗:參與過第一代、第二代 MES 的建廠導入,熟悉產品。
- 實際導入經驗:每完成一個專案,就累積更多案例,形成正向循環。
除此之外,還有第四項PLUS:
這些顧問因為專業與口碑,常常被客戶挖角過去成為內部擁護者 Champion。
於是:
- 人被挖走,但仍然相信 HP 的能力。
- 轉到客戶公司後,繼續幫 HP 說話,甚至推案。
R – 結果
當年在半導體與 DRAM 製造業,幾乎是一面倒的勝利:
- HP 憑藉顧問智力資本 → 專案成功率高、導入風險低。
- 客戶的決策標準裡,甚至直接寫下:「顧問必須有半導體產業實戰經驗」。
- 對手(包括 IBM 與本土廠商)因為缺乏這樣的智力資本,在比拚中幾乎沒有勝算。
心法:顧問的智力資本,能把「產業 know-how+系統 know-how+導入 know-how」三合一,再加上隱形的擁護者 Champion 效應,成為對手無法跨越的門檻。
Takeaway:Only One
【案例二】西門子工業4.0 的智力資本
S – 情境
工業4.0 在中國大陸如火如荼展開,但台灣當時還沒有太多成功案例。
電子五哥之一的 H 總經理,是一位極度技術導向的領導者,他對工業4.0 保持高度關注,甚至說過:
「工業4.0 是企業走向智能化必須要加速完成的事。」
但他雖然下定決心要推,內心仍然不安:
- 工業4.0 投資龐大,如果方向錯誤,損失金額可能是數億起跳。
- 台灣沒有案例,他需要 專家背書,確定自己的規劃方向正確。
T – 任務
我的任務是幫 H 總引進「可信的智力資本」,讓他放心簽下專案,並相信西門子就是唯一能帶領他完成工業4.0 的合作夥伴。
A – 行動
- 捕捉契機
有次和 H 總討論,他突然說:
「范總,我要做工業4.0 找西門子沒問題,但如果你能幫我申請德國安貝格工廠廠長來一趟,讓我親自聊聊,甚至參觀一下我們工廠,那我就更安心更放心。」
我心裡想:這是黃金機會!於是立刻著手申請。
剛好德國總部的安貝格工廠經常派專家到上海做客戶交流,我就順勢爭取到這個資源。 - 引入重量級智力資本
這次來的,不只是安貝格工廠的廠長本人,還帶了兩位德國顧問。
他們三人到上海廠後,陪同 H 總參觀工廠,並和他的技術團隊深入討論。 - 建立信任感
H 總非常重視,連續兩晚都請 Siemens 德國團隊顧問吃飯。
我私下問他:「H 總,你為什麼這麼積極連續兩天請他們吃飯?」
他笑著回答:「我是在挖寶啊!他們都是有二、三十年經驗的人,對工業4.0 的理解比我們深入得多。我規劃的方向對不對?有哪些環節可能錯?如果觀念錯了,我花的錢只會更多。」
R – 結果
在這幾天的交流裡,H 總不只更清楚西門子工廠規劃的解決方案,更直接吸收了西門子百年的工業 know-how。
他最後感慨地說:
「花這些錢導入工業4.0 根本是小錢,我真正賺到的,是西門子的智力資本!」
專案因此順利簽下,決策標準也被重寫:
「必須有來自西門子安貝格工廠的智力資本支援。」
這讓所有其他競爭對手完全無法追趕。
范大心法:智力資本不是單純的顧問服務,而是能幫客戶少踩坑、避開錯誤、快速縮短投資回收期的最大保障。
Takeaway:Only One
【案例三】高手在民間的智力資本
S – 情境
在西門子服務時,我和富X康有過密切合作。
那時候工業4.0 風潮正起,富士康成立了一家資訊顧問公司,專門幫大陸製造業與合作夥伴做工業4.0 導入與服務。
富X康最大的優勢,不只是規模,而是他們背後一個驚人的 智力資本團隊。
T – 任務
我需要找到能讓客戶相信「建廠一定成功」的背書。
單靠西門子再強的設備,也敵不過客戶心裡的疑慮:工廠投資這麼大,萬一建錯、效率不彰,後果是數十億的損失。
A – 行動
富X康的顧問團隊裡,有一位真正的「蓋廠高手」。
- 他在富X康工作超過 20 年
- 親手參與過超過 100 座工廠的建設
- 平均一年蓋 5 座廠,甚至包含海外廠
當我把這位顧問介紹給客戶時,我直接說:
「這位陳顧問,閉著眼睛都能幫你蓋出一座世界級工廠。」
而且這些工廠不是普通工廠,而是:
- Apple iPhone 的製造廠
- iPad 與 Nokia 的工廠
- Notebook(Dell、HP)
- HP Printer 整機工廠
這些工廠對品質與效率的要求,都是世界最高標準。
所以這些顧問帶來的智力資本,幾乎等於「100% 成功率」的保證。
R – 結果
當我告訴客戶:這位顧問會加入我們的專案團隊時,客戶二話不說直接簽單。
因為這種智力資本,根本無法被競爭對手複製。
范大心法:高手不一定只在大公司內部,有時候在民間、在合作夥伴身上,蘊藏著更無法取代的智力資本。
Takeaway:Only One
重點統整
- HP 顧問:智力資本 = 產業+系統+導入+擁護者Champion 信任背書。
- 西門子工業4.0:智力資本 = 百年 know-how,少踩坑,保障投資。
- 高手在民間:智力資本 = 百座工廠經驗,成功率接近 100%。
范大總結
沒有 ROI,你就只能比價格;
沒有 顧問,你就只能拚規格;
沒有 經驗,你就只能陪跑;
沒有 智力資本,你就只能被淘汰。
決策標準不是天生的,而是你能不能影響、能不能改寫。
Takeaway|范大的話
- 價格是輸贏,價值是生死。
- Metrics 讓你把價值說清楚,智力資本讓你徹底排除對手。
- 銷售的最高境界,不是便宜,而是讓客戶覺得:不跟你合作,才虧大。
銷售菁英要記得的是:
物質資本賣的是產品,智力資本賣的是價值;
物質資本容易模仿,智力資本才是護城河。
智力資本的寓言故事 ——塔森.辛(Tarsem Singh)
印度著名導演塔森.辛,作品極富創意,收費也很高。
有次客戶抱怨:「你就拍30 秒廣告,為什麼要收幾百萬美金?」
塔森.辛笑著回答:
「你花錢買到的,不只是我導演這 30 秒的時間。
你買到的,還有我喝過的每一口酒、品過的每一杯咖啡、吃過的每一餐美食、讀過的每一本書、談過的每一次戀愛、去過的每一個地方……
你買到的,是我全部生命菁華轉化成的 30 秒,怎麼會貴?」
范大啟發
- 客戶買的不是產品或工時,而是你背後累積的 智力資本。
- 價值,不只是當下交付,而是你一路走來的學習、經歷與沉澱。
- 當你能把這些放進銷售提案,價格早已不是重點。
#這講含金量高建議印出來讀比較如容易看懂
#融會貫通的同學你的功力已經悄悄提升一級
#DecisionCriteria #判斷力 #AI時代職場三力
#智力資本 #資源在手客戶你有
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