菁英銷售

銷售關鍵 WHY BUY(下) | 范大菁英銷售100講 第34講


《 做到|從痛到動的 4I 模型實戰》

給爽點案例:Commeet 數位企業卡導入後的成本節省與回饋分析,包含處理成本、碳排減量、數位卡回饋、主管差旅與供應商付款回饋,展示企業數位化如何「馬上賺錢」。

(作者:范永銀)


前言|從知道痛,到讓客戶動

在前兩集,我們談「看到」用 5W1H 問出痛點,

又談「想到」用四層 Tone 放大痛點。

但許多業務卡的是:

客戶點頭、認同、說「確實有問題」……

然後,沒有然後。

為什麼? 因為他「知道痛」,但還沒「動起來」。

今天這一集,我們要讓你學會,怎麼讓客戶從「知道痛」變成「不能不改」。


STEP 3  4I 模型實戰

核心概念就是:從聽懂,到引導。

會聽的人懂現況,會問的人懂問題;但會引導的人,才能帶來改變。

這就是 4I 模型 :

Identify(找痛點)→ Indicate(挖痛點)→ Implicate(踩痛點)→ Implement(給爽點)。

這不是理論,是你和客戶的對話地圖。


第 1 個 I/Identify Pain|找痛點:讓他承認問題

定義: 找出「他知道但沒說」的問題。

目標: 讓客戶親口承認「這確實是問題」。

實戰案例(IT 專案現場)

我在一場企業顧問課,聽一位資深工程顧問分享經驗。

他跟進一個大型製造業客戶,對方開場就說:「我們流程還行,不急著改。」

工程顧問回應,「那貴司目前每月延誤出貨的次數,有統計嗎?」

客戶愣了一下:「好像沒仔細算過。」

他又問:「那上個月呢?我們可以抓個平均數看看?」

客戶翻了翻資料,回答:「上個月大概延遲 7 次吧。」

顧問順勢說:「那每次延誤平均金額大約是多少?」

客戶算了算:「一次大概 40 萬。」

顧問點點頭,語氣仍平穩:「那就是 7 次 × 40 萬,一個月 280 萬,一年有可能延誤 3,300 萬。」

客戶沉默幾秒,深吸一口氣:「這問題,得好好看了。」

POINT:

找痛不是指責,而是陪他「發現問題」。

真正的顧問,不是說「你有問題」,

而是讓他自己說出「我有問題」。

補充策略

  1. 用問句引導,不用評論反駁。
    「那這件事平均多久一次?」、「每次大約多少金額?」
  2. 讓他自己算出數字。
    當他說出金額的瞬間,就是痛被「量化」的瞬間。
  3. 沉默三秒,不搶話。
    因為那三秒,是客戶從「知道」轉向「意識到」的時刻。


第 2 個I/Indicate Pain|挖痛點:讓他看見代價

定義: 把模糊的抱怨變成可量化的損失。

目標: 讓客戶明白「這件事正在花錢」。

實戰案例(製造業報表)

一位顧問學員告訴我:「客戶總覺得,報表經常錯但不嚴重。」

我問:「那你怎麼讓他感受到痛?」

他說:「我用數字讓他自己看到錢在流。」

他在現場拿出上季的報表紀錄對客戶說:

「這季度報表錯了 18 次,每次重算平均花 4 小時。

一年就是72小時,工程師時薪500 元,一年光報表重算就燒掉36 萬。」

客戶一開始還在微笑,但聽到「36 萬那刻,整個表情變了。

他盯著報表說:「哇,這不是瑕疵,是浪費。」

POINT:

要讓客戶「看見錢在流」,而不是「聽你說浪費」。

當你把「模糊的抱怨」轉成「具體的代價」,

客戶就會從「覺得麻煩」變成「不能不改」。

策略延伸:三步挖痛術

  1. 數字化抱怨
    當他說「很慢」「很煩」「常錯」,你要接著問:「那一週發生幾次?每次花多久?」
    用「幾次 × 幾小時 × 成本」這個公式,把感覺變成事實。
  2. 放大連鎖代價
    不要只算人力,也要算延遲決策、客戶信任、機會成本。
    例:一份錯報表 = 延遲 1 天決策 × 錯過 200 萬訂單機會。
  3. 轉化為年損失
    業務要會幫客戶換算:「每月浪費 3 萬,一年就是 36 萬。」
    這句話的力量,遠勝任何話術。

小結

謝文憲憲哥在他的《極限銷售》一書中也反覆強調小題大作,放大數據,如:

人工一天省1,000,一年就省 36.5萬,員工旅遊的費用就有了!

客戶有感的不是問題,而是數字。

你讓他看到數字,他就會開始計算

一旦他開始算,就離成交不遠了。

MEMO|

痛不怕被說大,怕的是說不清。

能把痛點講成數字的人,才能讓客戶看到「錢」以外的「價值」。


第 3 個I/Implicate Pain|踩痛點:讓他意識到「不改不行」

定義: 把單點問題變成整體風險。

目標: 讓痛有連鎖反應,從部門擴散到決策層。

實戰案例(供應鏈延遲的真相)

我在西門子時期,曾參與一個製造業供應鏈自動化案。

客戶一開始只是抱怨「報表太慢,資料不同步」,IT 經理也覺得只是「資料更新晚一點」。

但當我們實地了解後,發現這個「晚一點」,其實在偷錢。

  • 生產資料延遲 3 小時 → 生管排程錯誤 2 次/週;
  • 每次錯誤導致產線停擺 30 分鐘;
  • 一條產線每分鐘損失約 2 萬元;
  • 一週 2 次 × 30 分鐘 × 2 萬元 × 4 週=480 萬/月;
  • 一年下來,等於 5,000 多萬現金流在空轉。

我們把這張「延遲損失圖」畫上白板,董事長看了後,神情嚴肅地說:

「這不是報表的事,這是營收的事。這問題不能再拖。」

那一刻,所有主管都明白這不再是 IT 的問題,而是整間公司的問題。

策略:幫他「連線」,讓痛升級。

  1. 從流程連到績效
    「資料延 3 小時,KPI 延 1 天。」
    流程慢,績效指標就被拖,報告永遠落後。
  2. 從績效連到營收
    「排程誤差 5 %,營收下修 8 %。」
    績效錯誤的代價是侵蝕營收。
  3. 從營收連到風險
    「回款延 10 天,公司現金流卡 3,000 萬。」
    資金週轉壓力一出現,投資、擴產都要暫緩。

當客戶看到這些連線數字,他會從「不急」變成「不能不改」。

小結

踩痛點不是嚇客戶,而是讓他看到不改的代價。

當你能把問題連成一條損失鏈,

他就會知道,這不再是部門的痛,而是公司級的風險。

問題沒有放大,就不會被重視;

但當數字說話,老闆的決策速度會比你想像得快。


第 4 個I/Implement Win|給爽點:讓他看到希望

定義: 給出「未來畫面」,讓他看見改變後的世界。

目標: 讓焦慮變信任,讓行動有理由。

實戰案例(智能費用管理導入的真實反轉)

這是一間製造業公司導入 COMMEET 智能費用管理系統的故事。

導入前,老闆每到月底最頭痛的一件事就是報帳。

一大疊紙本發票、水電帳單、交通補貼,全得人工核對。

會計加班、主管催款,大家都怕「月底報帳地獄」。

導入後三個月,我去做專案回訪。

老闆一見面就笑著說:「現在月底,我除了不怕看到費用報表,更期待看到信用卡回饋入帳通知。」

他打開手機給我看:「你看,這個月公司刷卡總金額 1,200 萬,銀行回饋 0.5%,公司就回來6 萬。一年就有72萬以上!未來會規劃為員工子女的獎學金。」

他說:「以前看到報表是『花出去這麼多錢』,

現在看到的是『又賺回來這麼多錢』。

報帳從花錢的壓力,變成現金流的鼓勵。」

會計主管也笑著補上一句:「我從來沒看過老闆這麼期待月底。」

那一刻,我心裡很清楚

這不是系統的成功,而是「觀念的反轉」。

客戶開始把報帳當作投資,而不是負擔。

策略:讓他看到「價值正轉」的畫面。

  1. 從支出變收入
    強調「現金流效益」,讓老闆覺得報帳能回饋、能創造收益。
  2. 從壓力變動力
    報帳不再是月底的負擔,而是績效指標的一部分。
    當他期待看到「回饋金入帳」,代表行為被正向引導。
  3. 從成本中心變價值中心
    你要讓客戶明白:「這不只是報帳系統,而是現金管理系統。」
    真正的「爽點」,不是系統好用,而是老闆覺得「值」。

MEMO|

  1. 銷售不是幫他省錢,而是幫他找到「錢流回來的理由」。
  2. 客戶不是為了報帳快樂買單,而是為了看到「錢變多」而買單。
  3. 會問問題的人被信任,會引導問題的人被依賴。

POINT|從痛到動,是成交的臨界點

  1. Identify:讓他說「這確實是問題」。
  2. Indicate:讓他看見「這問題在花錢」。
  3. Implicate:讓他感覺「這問題拖不得」。
  4. Implement:讓他看到「這問題解得了」。


范大的Takeaway|

  1. 不只要發現痛點,還要放大、導向行動。
  2. 4I 模型是業務最實用的導痛術:問、量、連、導。
  3. 問問題是診斷,連結問題是改變。
  4. 客戶不是被說服,而是被時間與邏輯推著動。

 下一集完結篇預告(得到篇)

在導向行動後,我們的最後一集,將幫客戶決定改變-從天秤理論與三步成交公式,幫客戶「算明白」。

#AI時代職場三力 #銷售力 #判斷力 #4I模型

相關文章

沒有人在乎你知道多少,除非他知道你有多在乎 No one cares how much you know, until they know how much you care
作者: JMa00314 2025 Oct 28
銷售高手不只解痛,更會放大痛。范大在 WHY BUY 系列中揭示四層痛點模型:功能痛、效率痛、主管痛、老闆痛。懂得分層觀察、橫向對焦公司/部門/員工三面向,讓你從業務變顧問,從提案走向決策桌,真正影響成交。
分析客戶痛點,理解 WHY BUY 的決策心理
作者: JMa00314 2025 Oct 24
菁英業務不靠運氣,而是問出痛點。范大在第 34 講教你用 5W1H 找出客戶真正的痛,理解「為什麼要買」,讓成交從說服變成主動行動。學會 Identify Pain 方法,掌握 WHY BUY 的四步:看到、想到、做到、得到,讓每次提案都更精準。
Sales現場力:從導覽到信任劇場的情緒轉場
作者: JMa00314 2025 Oct 17
真正的銷售,不是說服,而是設計一場讓客戶自己想通的現場劇。范大以西門子工業 4.0 成都智慧工廠為例,解析導演式銷售的 STAR 實戰:如何用動線、情緒與細節,讓客戶從『看展示』走向『主動要合作』,實現 B2B 信任成交的最高境界。
See Mo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