菁英銷售
送禮不失禮的關鍵 | 范大菁英銷售100講 第30講
《 送禮的邏輯|送出去的不是月餅,而是人情的續航力》
(作者:范永銀)
范大經驗談|三節考驗你的智慧
鄰近中秋,快遞跟貨運的單子接都接不完,月餅禮盒從這端飛到那端。
有人收得太多,冰箱塞不下,堆成禮盒山;有人乾脆不送,怕人家不喜歡,更怕是否有不知道的潛規則。
對業務來說,中秋送禮則是一門必修課。送得好,感情加分;送不好,關係扣分。我在當銷售時,絕對是自己跑一趟;後來,則是陪著同仁跑客戶。
今天這一講,我們就談談:送禮的邏輯。
范大的 3 個送禮原則
可以送:老客戶
節日都是拜訪問候客户的最佳時機!中秋節就是最好最不尷尬的拜訪理由,帶著月餅、禮盒親自拜訪老客戶,順便聊聊近況、明年預算或新專案。
對象可以是之前幫我買簽名訂單的支持者、決策購買者,或多年合作的好朋友。在心情愉快的節點見面,往往能收穫最真誠的交流,更能彰顯你的真心關懷。
不要送:新客戶、評估中案子
如果客戶還在評估案子進行到比價、不熟,這個時間點送禮容易踩中 compliance(合規) 紅線。
在公平競爭原則下,這類送禮會被解讀為不當影響,反而破壞彼此的信任。
更嚴重的是:如果這張單子最後真的被你拿下來,競爭對手一定會大肆攻擊,指控你靠送禮取巧,讓案子變得更複雜,也可能造成客戶內部的困擾。反而讓收禮的人,好像拿著燙手山芋甩不掉。
所以,新客戶若仍在評估期間,寧可不送,也別把大家都推向懸崖邊。
萬一不在:才改寄送
最佳做法始終是「親送」。只有在 客戶真的不在 的情況下,才改成用寄的。
這時先徵求對方同意,確認是否能寄到公司,並指定窗口代收,讓團隊能一同分享。(注意!要有團隊感!)
郵寄或快遞,有時難免會讓人下意識覺得這是公司大批寄出;親送,既禮貌、不尷尬,又能讓客戶記得你。
MEMO|送與不送間,要仔細思量。不是一定送最好,也不是不送就好。
范大彩蛋一|公司規定無法收禮時,換個想法
有些公司明文規定「不收禮」,這怎麼辦?
其實,禮物的價值,不在價格,而在心意。
如果這份禮是你 親手做 的呢?
自己烤的一盤餅乾、親手試做的蛋黃酥
這樣的禮物,往往比動輒上千的豪華月餅更受歡迎。因為對方知道:這不是用錢砸出來的,你在送禮時,是真的有想到對方。
對業務來說,除了會談案子、做簡報、跑客戶,偶爾練一點小手藝,也是能為未來的人情往來加分。
因為人情不是算 ROI,而是互相體貼的溫度。
范大彩蛋二|送禮的最高境界
送出的不只是禮盒,更是無形的感動!
當年在科睿唯安時,發現「全球百大創新機構獎」僅是聊表心意,連獎盃都是直接快遞出去。我當下覺得真的太扯,更浪費這個得以認識得獎企業高層的關鍵機會;於是,我向公司提案,規劃頒獎典禮,把它打造成全台灣專利創新領域的年度盛會。讓產業裡的夥伴,有機會在此相聚。頒獎典禮上:
經濟部長現身頒獎、得獎企業 CEO 親自出席、 協助產業AI及ESG轉型的工研院劉院長,甚至還跟我開玩笑:「范總,我們每年都要見面,因為每次見面都是來領獎!」
頒獎典禮原本也可以不要舉行,但是,當我們用心轉化成同業的榮耀場合時,自然人人都想參加,而在這個場合是由你當主角牽起尊榮的儀式。這份禮物,如今已然成為台灣業界每年最重要的盛會之一,也讓我跟眾多企業高層建立了最深的信任。
翻轉送禮的刻板印象
送禮,本質上就是一次看不見的價值投資。
不是投資股票或期貨,而是投資「關係裡的信任值」。
送得巧,是情商;
送得準,是觀察力;
送得暖,是關係的續航力。
這就是送禮的最高境界。
它不只是人情,或那一盒禮盒,而是讓對方感受到 尊重、榮耀與成就感。
這種送禮,才能直達 馬斯洛金字塔最上層——自我實現。
MEMO|月圓人團圓,禮輕情意重。送的不是東西,而是「心」。
范大的Takeaway
- 中秋送禮,不是送月餅,而是送問候。
- 三原則:老客戶要親送、新客戶不要送、萬一客戶不在才改寄。
- 如果不能送,就親手做;如果想送到最高層,就讓對方感受到榮耀。
我的好朋友們,中秋快樂!
#AI時代職場三力 #軟實力 #人情邏輯 #禮尚往來
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