菁英銷售

懂得思路,才有出路 | 范大菁英銷售100講 第38講


《 放對位置才有出路|從 MP 思路看因材施教與團隊未來》

MP思路類型特質與溝通差異

(作者:范永銀)


今天不講銷售,來講講一個很棒很感人的故事!!

#因材施教適才適所的重要性


當人被放對了位置,團隊才能走進未來

這一講,我想談的,不是一個人的成功,而是一群被誤解的天才。

因為

當你不了解員工的思路,就等於關掉了他最強大的引擎;

當你不了解孩子的思路,就等於錯過他最閃亮的舞台;

而當你不了解自己的思路,就等於拿錯了人生的地圖。


一、那個上課愛發呆的孩子

Greg 小時候在台灣鄉下長大,家裡是一座老四合院。

老師總說他「不專心」,上課十分鐘後,眼神就飄出窗外。

他看著陽光穿過樹葉、灑在課桌上的光影。

他心裡在想:「光怎麼改變空間的形狀?為什麼從不同角度看,同一個地方就像換了一個世界?」

他不是走神,而是走進了另一個維度。那個維度,叫做「想像」。

放學後,他最愛的地方是家裡後院的屋簷下。

老竹管滴著水,水珠落在青苔上,「嘀嗒、嘀嗒」像時間在呼吸。

他可以蹲著一看就是半小時,連續三年。

別人以為他在發呆,

但他心裡在問:「為什麼水能改變石頭?為什麼青苔只長在那個角落?如果空間能引導水流,這個地方會不會變得更美?」

他沒有說出口,因為沒人聽得懂。但那時候的他,已經在觀察結構、在理解時間、在設計世界。

這就是典型的 MP 思路(Mental–Physical)


他們在群體中只佔 5%,安靜、抽象、邏輯強,總是在別人還沒開始時,就已經推演完十步。

別人看他慢,他其實在演練;別人以為他冷,他只是還在思考;別人說他孤僻,他只是需要一點時間,讓世界和他對焦。

#全台灣大約有100萬MP思路的人

#MP思路的孩子被錯誤對待的機會是很高的


二、學習的轉折:從「讀進去」到「組織出來」

國中以前,他成績都不好。

不是不聰明,而是傳統的學習方式對他無效。他讀不進去教科書的段落,因為那沒有結構。

直到高中,一位老師對他說:

「你不要一課一課念,把國文和歷史六本書攤開來一起看。」

那一刻,他彷彿聽見世界被打開的聲音。

他開始畫時間軸、拉人物線、建立事件因果。

他第一次發現

學習不是吸收,而是結構;不是背誦,而是組織。

那一天,他從「讀進去」變成「組織出來」。

他開始用「設計」的思維學習,

學科在他腦中變成了建築圖:

每個知識點是樑,每個事件是柱,整體形成了一棟有邏輯的建築。

這,就是 MP 思路的學習方式。

他們不是追求答案,而是追求架構;

不是背誦知識,而是重組世界。


三、站上世界舞台,卻離夢想越來越遠

Greg 考上英國最難申請的建築名校

AA(Architectural Association School of Architecture),

這所學校號稱是**「建築系的哈佛」**。

畢業後,他進入全球頂尖的 Foster + Partners(Norman Foster 事務所),參與 Apple 總部建築案。

那是他夢想的巔峰。

他說:「我從沒這麼認真過,連睡覺都在畫線條。」

直到 Steve Jobs 過世,整個專案被迫暫停。

他被調往上海辦公室,因為中英文流利,被派去做中英溝通。

一開始,他覺得自己能幫公司打開新局。

但幾年下來,他發現自己不再是設計師,而是「翻譯」。

客戶找他,不是為了建築,而是為了翻譯。

他說:「我不再創造價值,只在傳話。」

對 MP思路而言,最痛的不是疲倦,而是意義不見。當願景不符,靈魂會抗拒。


後來他加入一家台灣設計師在大陸的事務所。

老闆是典型的 PE 思路,外向圓融、長袖善舞;

而 Greg 是 MP思路,講邏輯、重原則、不擅應酬。

中國的建築圈,喝酒是一種社交語言。

但他說:「我不是不會喝酒,

我只是喝不下去那種沒有靈魂的場合。」

他清楚感覺自己在流失,

那不是能力的問題,而是價值觀錯位。

於是,他決定辭職。


四、命運的轉折:被懂,才有出路

就在他準備離開的那天,

總經理說:「辭職的事先放一放,

下午剛好有場從台灣來的范大師的演講,主題是《思路溝通密碼》。」

他坐在最後一排,本來只是陪聽。

直到我講到:

「MP思路不是慢,是因為腦中已經演練十套可能。」

「MP 思路不是冷,是保留情緒做更深層的判斷。」

那一刻,他眼神亮了。

散場後,他走上前對我說:

「范老師,我很確定,我就是 MP思路」

那是最安靜的爆發。

沒有掌聲,沒有熱血,

只有一個人,終於懂了自己。


五、被懂之後,靈魂開始開花

老闆是一位懂人的領導者。

他理解 Greg 的特質後,說了一句話:

「既然你擅長思考未來,那就帶我們往前看十年。」

於是,Greg 被調到「未來建築研發部」。

他終於被放對了位置,也重新呼吸。

他開始研究城市永續、材料減碳、能源效率、AI 與空間互動。

他在白板上畫出兩條時間軸:

「十年前的 ESG、五年前的 AI。」

那時沒人聽得懂他在說什麼。

但老闆拍拍他肩膀說:「你繼續,我信你。」

十年後,ESG 成了企業必修;

五年後,AI 改變了建築邏輯。

他成了團隊裡最懂未來的人。

這一幕,我特別感動。

因為它證明了:

懂思路的老闆,留得住看未來的人。

被理解的人,會為組織創造奇蹟。


六、懂自己,也懂別人

他後來笑著跟我說:

「我太太是 EP思路,以前常吵架;現在我知道,那不是她錯,而是頻率不同。」

懂思路後,他不再想改變別人,而是學會理解。從被誤解的天才,變成懂得看人的導師。

他對我說:「范老師,思路改變了我。哪裡需要幫忙,我一定全力以赴。」


范大結語|放對位置,才有出路

MP 思路的人,是公司裡的『未來地圖繪製者』。

他們不一定話多,但一開口就改變方向;

不一定反應快,但一出手就看穿趨勢。

對企業主,我要說:別用「效率」的尺,量「洞察」的人。

對父母,我要說:別催他快,請陪他深。

對自己,我要說:不是你不行,是你走錯了舞台;

不是你太怪,是世界還沒學會你的語言。


 范大金句收尾

• 「天才不是要被糾正,而是要被理解。」

• 「當願景不符,靈魂會抗拒。」

• 「懂思路的老闆,留得住看未來的人。」

• 「讓思路對頻,人生才會對位。」

• 「懂得思路,才有出路。」

#AI時代職場三力 #判斷力 #軟實力

#HumanDynamics #MP思路 #放對位置才有出路

相關文章

Number One、Fast One、Only One 如何形塑信任三角,協助業務從被比較變成被指定,提升銷售信任力與價值主導權。
作者: JMa00314 2025 Nov 15
在 WHY BUY 之後,本篇進入銷售六問的第二問:WHY YOU。范大用「三個 One」—Number One、Fast One、Only One—拆解客戶為什麼要跟你買。從信任三角、差異化定位、到 ROI 說服力,帶你從被比較的業務,變成被指定的業務,建立真正的非你不可。
Implement Win 導入方案解決痛點,說明「客戶要求爽點的四算模型」——算風險、算收益、算成本、算差異,並以天秤圖對比「值不值」與「大不大、多不多、高不高、同不同」,強調 Think big
作者: JMa00314 2025 Nov 2
成交不是說服,而是陪客戶算清楚。范大在 WHY BUY 系列最終篇揭示「天秤理論」與「三步成交公式」,從風險、收益、成本、差異四算入手,教你讓客戶從痛點行動、從猶豫到決定,掌握高價值成交的最後關鍵。
給爽點案例:Commeet 數位企業卡導入後的成本節省與回饋分析,包含處理成本、碳排減量、數位卡回饋、主管差旅與供應商付款回饋,展示企業數位化如何「馬上賺錢」。
作者: JMa00314 2025 Oct 31
銷售不是說服,而是引導。范大在 WHY BUY 系列第三篇揭示 4I 模型實戰法:Identify、Indicate、Implicate、Implement,教你從發現痛點到引導行動,讓客戶從「知道痛」變成「非改不可」,提升成交率與顧問價值。
See More